ISCCPLUS认证对化学品企业生产加工碳减排目标体系边界​
2025-06-24    阅读量:26

    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不仅深度渗透各经济领域,更是我国推进“双碳”战略目标的核心攻坚阵地。当前,国内外学术研究对化工行业低碳转型的探索,已形成围绕碳排放现状剖析、驱动要素挖掘及技术节能潜力评估的多维研究体系。在此背景下,ISCCPLUS标准凭借其创新管理机制,为行业绿色发展开辟新路径。

    ISCCPLUS作为ISCC体系面向非监管市场的自愿性全行业标准,构建起覆盖生物经济与循环经济全链条的认证框架。从食品、饲料产业,到化学品、塑料及包装、纺织品等领域,乃至可再生原料加工环节,该标准通过质量平衡法实现生物基与回收原料的全生命周期透明化管理,有效破除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助力企业在全球绿色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化学品企业生产加工碳减排方面ISCCPLUS认证体系范围:

    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企业需对可持续原料进行全流程温室气体排放评估,涵盖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物流运输及产品使用的完整周期。该核算必须契合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II)的严苛标准,例如生物燃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需较传统化石燃料至少降低65%,此准则同样适用于所有通过ISCCPLUS认证的可持续原料。

    标准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企业应严格遵循ISCC205排放核算指南开展温室气体计量工作,不仅要提供详实的碳排放数据,还需对供应链各环节的排放信息进行系统记录与规范报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追溯性。

    可持续材料管理机制: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特性,选择质量平衡法或物理隔离法进行可持续材料管理。质量平衡法允许混合使用可持续与非可持续材料,但需建立独立台账追踪可持续材料占比与质量;物理隔离法则要求实现两类材料的完全分隔,从源头到终端全程保障原料纯度与可追溯性。

    践行可持续发展核心原则:企业运营需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农业环节落实土壤、水、空气保护措施,在生产管理中保障员工安全与合法权益,遵循国际劳工与人权标准。在能源领域,鼓励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在化工生产中,积极推动生物基原料替代传统化石原料,降低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强化供应链可追溯性:企业必须搭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可追溯。对于尚未获得独立认证的原料来源,需提供合规性自我声明,确保生物质原料符合ISCC可持续发展标准。

    可再生能源优先策略:企业应主动扩大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使用范围,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取氢气等化工原料,或利用水电解制氢技术,为生物燃料及化学品生产注入绿色动力。

    建立持续改进与监控体系:企业需持续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从技术革新层面削减碳排放。同时,构建常态化监控机制,定期评估碳减排措施实施效果,动态调整管理策略,确保始终满足ISCCPLUS认证要求。

  • 验厂之家创立于
  • +
    旗下拥有子公司
  • +
    拥有专业技术人才
  • +
    合作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