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运输双碳目标ISCC认证高发展对策与建议清单
货物运输是支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交通运输系统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客货运角度看,中国货物运输碳排放量约占55.2%,研究货运业碳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ISCC涵盖了农业、林业和可替代性原料。ISCC认证体系确保了各种市场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可持续性,包括生物能源(液态和气态生物燃料和生物流体)、食品、饲料和化学/技术市场。特别是在生物能源和化学/技术市场上,可再生原料越来越多地被视为一种对气候友好的化石原料的替代原料。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形势特点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一是交通供需存在不平衡、不充分;二是交通系统或企业的运行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客货运输尤其是跨方式运输服务水平亟需改善;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运行与发展的融合、集约与协调工作亟需加强和完善。
货运运输双碳目标ISCC认证高发展对策与建议清单:
1)现阶段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交通运输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货运需求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是GDP的规模。经验表明,对一定地区来说,单位GDP产生的货运需求规模虽然是一个慢变量,但总体上呈下降态势。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出发,2035年前应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降低货运需求总规模。
2)在考虑产业结构优化前提下,中国2030、2035年按周转量测算的货运需求规模可能仍将增加41%和65%;2035年前从交通结构角度促进高排放因子方式向低排放方式转移是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碳达峰的重要手段。因此,需要从技术与装备角度同时降低公路货物运输的碳排放水平。研究表明,2030年公路货物运输碳排放因子值如降低30%,其市场占比控制上限可从26%提高到39%。
3)从控制高排放方式规模的策略看,设施层面的运力配置与市场层面的运输服务水平是相辅相成的。下一步,研究提升铁路货运服务水平、强化公铁与海铁联运协作、在运价中以适当方式考虑碳排放成本、出台控制过长距离公路货物运输的政策措施等都是推动中国货运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4)作为国民经济的净碳排放部门,交通运输行业的减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策引导、技术水平、经营管理与市场机制等诸多方面。部分发达国家通过产业结构与发电结构的调整,基本实现了对工业和电力部门的减碳,但交通运输部门减碳依然任重道远。各国交通运输领域碳减排战略的制订对慢变量的技术因素期望较高,而对交通运输系统涉及的社会运行与市场机制的复杂性估计不足。
5)公路运输是各国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占全球交通运输行业总排放的四分之三左右,也是碳减排的难点。近年来新能源车辆中绝大多数是适用于客运领域的纯电动与插混动力汽车,对短距离运输可以发挥良好作用;但对中长距离、中重型燃油卡车运输的替代性良策不多。
【ISCC认证培训辅导】【ISCC认证审核机构】